全国人大代表、上海“居委会大妈”朱国萍就开始忙活社会治理的事情—19日,本报上海3月20日电,2014全面深化改革起跑之年,两会一结束参与中央有关部门深化改革的调研座谈;20日,主持上海市居村委工作协会常务理事会;好多场演讲会等着,官”不大,长宁区虹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国萍,却很忙这个月‘档期’满了面对见缝插针的采访,沙哑的声音让我有些愧疚。
故事比道理生动”朱国萍不曾想到3月5日自己在上海团关于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发言,故事讲得好。会获得总书记肯定。这位“老基层”明显感到社会治理从未像今天这样吸引目光。一字之差,管理到治理。折射内涵之变,体现的系统治理、依法治理、源头治理、综合施策。如何有效管理“流动社会”单位人变成社会人,人口增长过快、过度聚集。如何亲密接触?社会需求和利益诉求日趋多元,如何实现政府与社会互融共进?
跨越“一字之差”上海探索,问题倒逼改革,因时而变、随事而制,街巷楼宇悄然展开,关键在体制创新,社会治理。打破条块分割,从善政迈向善治,上海肿瘤医院,就医者络绎不绝。每个工作日都有八九名枫林街道组织的社区志愿者,把医生来不及说的话告诉患者,从病人视角向医院反映问题”架起医患间的沟通桥。打破单位围墙,让小街道与大单位形同一家,区域共治的结果是共赢。重心在城乡社区,社会治理。核心是人与人和谐相处。嘉定区江桥镇太平村,一堵“新村民信息墙”让人耳目一新:4500余名外来人口的基本信息一览无遗。这里,外地和外来人口1∶3倒挂,太平村在一声“新村民”称呼中,率先成立了上海首个新村民党支部和新村民委员会,逆位”主动服务,柔性管理。家园自治+共治,外地村民与新村民共享“太平”多年无一起越级上访,无一起重大刑事案件。
发挥好社会的自我调节作用,社会治理。主体多元是殊途同归,位于浦东的上海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,一间斗室里有一群忙碌的年轻人。肩膀扛的生命临终关怀的志愿,用热情和真诚见证:爱,感动,更是行动。上海,这样的社会组织有1万多个,散是满天星,聚是一团火,激发了蕴藏于群众的治理能量。市民政局副局长、社团局局长华源透露,4月1日起,上海行业协会、城乡社区服务类等4类社会组织将实行直接登记,让更多的草根”长成芳草地。今年上海市委的一号调研课题“创新社会治理、加强基层建设”正在扎实展开,据悉。清晰明确的顶层设计正在制定之中。